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道德

琼瑶离世,身边不少亲友深受触动,却因避讳而不愿多谈。巧的是,两部探讨生死的电影同年上映,先有港片《破.地狱》,后有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间》。于是,借助虚构作品,不能谈的话题也能绕个圈谈。就像“隔壁房间”的隐喻,有些事情无法直视,那就换个角度,换个空间。 两部片都向死而生。大限在前,人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下定义,理清纠葛的人际关系。《隔壁的房间》的主角玛莎,为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而选择安乐死,更增添了一层道德叩问——人是否拥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 虚构的玛莎与现实的琼瑶,天差地远的两个人物,在死亡面前又何其相似。 未曾料到,大数据演算法似乎窥知了我近日所思,唯恐我心情过于肃穆哀伤,而频频推送一部纪录片。片名直白而粗暴:DON’T DIE(《长生不死》) 主角Bryan Johnson,矽谷科技新贵,年少创业有成,公司卖出后坐拥巨额财富。如此人生胜利组,夫复何求?换作是我,早已躺平不干。但超级富豪的眼界就是不一样。他立志追求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之法,并且逐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科技养生术,从最基础的饮食、运动,到闻所未闻的营养补给,再到匪夷所思的血浆注射、基因治疗,都包含其中。创业烧钱烧习惯了,养生也要烧。这套方法,每年得耗资两百万美元。 我不禁想到,人类为求永生曾做过多少蠢事:吞丹砂、修秘术、寻访神泉仙岛。有钱了不只任性,还怕死。自古以来,人们总爱把当时的尖端技术生搬硬套在长生术上,但往往没有好下场。古时,许多帝王因水银中毒而疯癫,近代,则有冷冻身体以待复苏的人——他们万没想到,冷冻公司竟会破产。冷冻柜断电了,那些收拾残局的清洁工,每位都经历了一场精神浩劫。 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 这种嘲笑自是后见之明:他们确实失败了。可是,如果,万一,成功了呢? 现今科技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科技人,Bryan的养生法严守科学原则,且有专业医疗团队作支援。他每日进行一堆生理检测,各项指数钜细靡遗,几乎掌控每一个细胞的状态。如果试药换药,更得密切追踪指数变化。所有数据像开源码那样公诸于众,任人检视、复制。结果证明,这套方法确有逆龄之效: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轻二十余岁。 这算不算逆天而行?跟玛莎一样,Bryan也遭受不少道德质疑。 玛莎因选择“死”而被质疑,他因追求“生”而被非议。吊诡的是,批评者大概属于同一群人。 而矽谷的逆天者不只他一人。著名科学家兼未来学家、谷歌顾问Ray Kurzweil也是“科技养生”的奉行者。他甚至乐观预言,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这也许并不疯狂:如今我们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掌控能力是前所未见的, AI也势将加速基因学和分子医学的突破。这预言,搞不好能实现。 但实现了又如何?此等技术大概只有富豪负担得起。即使普及,地球承载得了只增不减的人口吗?这时马斯克怕会跳出来说:来,一起移民火星吧。 届时,人们会不会对玛莎说:“只要再多等几年,你就不用死了”。整部意蕴深远的电影,其美学与内涵,轻易被抹消。而许冠文饰演的喃呒佬,无地狱可破,终将失业。大限无限远,人们紧抱着彼此的恩怨情仇,再无机会放低。
7天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2006年底,我和太太飞到澳洲塔斯马尼亚岛参加长女的毕业典礼。我们趁便到一些名胜地游玩,到过了亚瑟港、长滩、威灵顿山、布鲁尼岛等地方。塔斯马尼亚名副其实,景色美不胜收。 一个早上,我们到了一个叫里士满(Richmond)的市镇。这个市镇很幽静,楼房古色古香。镇郊的里士满桥已有接近200年的历史,已列入澳大利亚遗产列表。桥的附近有一所历史久远的圣约翰天主教堂,优雅地伫立在一个小丘上。我们进入教堂兜了一圈。教堂的内室角落摆了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些精致的装饰品。这些供摆卖的东西都注明了价钱。太太选了一个圣母吊坠,准备回国送给好友书明。只是,要付钱的时候,我们左顾右盼,不见有人。这时,我看到壁上挂着一个小箱子,旁边粘着一小纸张,写着:“请将钱币投入箱里。” 走出教堂之际,我一直感到纳闷。没有人看顾,不怕有人拿了东西不付钱,甚而将整个箱子拿去吗?太太较乐观,她说:“他们能这么做,表示这里的人具备崇高的修养和道德观念。”我暗忖,倘若我们的国家也那么太平,人们都那么有诚信的话,该多好哇! 自助式购物大马也做到了 6年后, 我退休在家里闷得慌,又投身到吉隆坡大学的怡保分校上班。渐渐熟悉环境之后,才意识到学校大堂的一旁摆了一张大桌子,上面放满了饮用水和文具。桌上的一角置放了一个钱箱,上面写着:“Pay here”。钱箱旁还有一个红色的箱子,里头放了钱币,方便购物者自行找钱。 那么熟悉的场景啊!渐渐的,里士满镇圣约翰天主教堂里的一幕由模糊转为清晰,我真想高呼:“我们也能做到哇!”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需要互信互重。倘若我们以小人之心去揣测别人的话,别人倒可说:“你都不信任我了, 我何必诚实以对?” 曾经跟一位华小的行政人员谈起教堂和吉隆坡大学所见的情景,他即刻大摇其头,说:“不行不行,在学校这么摆卖东西, 保证血本无归!” 但,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拜访一位华小王姓校长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学生敲门进入校长室后到橱里拿了两本练习本子,然后将几枚钱币放进橱里的盒子后,谢了校长便径自离开。校长看我那满腹狐疑的样子,笑着说:“学生习惯了自取自付钱,我也省了麻烦。” 一种优良文化的形成自有其一定的过程。过程中也许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但久而久之,待全体学生都意识到学校对他们绝对的信任时,他们肯定也会还之以诚。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的学校里,也有这个“请将钱币投入箱里”的物品自购自付美丽场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学生已在心中滋养了不可磨灭的诚信与互信,他日进入社会和职场,他们将会净化每一个空间,让众人处身在一个无比舒畅的环境中。
7月前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