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艺术家
新教育
将艺术搬进社区, Lai Lai Art 工作室创办人陈厚玏 艺术不需要拿着酒杯欣赏
法国学者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在《想象的美术馆》(Le Musée Imaginaire)中提出了“无墙的美术馆”概念。不禁令人思考,当艺术融入日常,是否能与生活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本地艺术家陈厚玏选择在安邦住宅区里创办 Lai Lai Art 工作室,时不时邀请艺术家前来设展。此次更打造名为《大地与河流的精神(Spirit of Land and River)》的壁画,试图打破大众对艺术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想起艺术觉得很遥远、很高级,但其实生活里充满艺术。”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苏思旗 离开高速公路,驶入雪兰莪安邦的公园社区。先是经过菜市场、运动广场、小学……由本地艺术家陈厚玏(Alice Chang)经营的 Lai Lai Art工作室,就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住宅里。 今年58岁,来自彭亨的她自小在而连突(Jerantut)的稻田间度过童年,“我跟我婆婆长大,稻田里很多鸟,所以我最喜欢画鸟。”从有记忆以来,她对美术有极大的兴趣,但因家境不允许,沙子是大自然给予她的最佳画笔。 中学毕业后,她离开家乡到城市找工作,但都不是与艺术相关。陈厚玏到过日本旅行社打工,也曾创业卖包。直到2009年,陈厚玏才决心投入艺术领域,“上一代说画画赚不到钱很难生活,所以到我结婚了才开始画。” 她先从油画开始,再到马赛克雕塑创作。谈到她最为众人所知的雕塑品,就是鬼仔巷的“小姐”雕像。她采用几百件的瓷器改造,赋予被遗弃的碗碟全新的生命。 问起为何开始马赛克雕塑创作,她说,为了疗愈内心。 玻璃碎片变艺术装置 接连两年,陈厚玏在2018年到意大利的布雷西亚(Brescia)和米兰(Milan)举办个展。但后期因工作过于繁重,身心俱疲。某一次,她知道一位苏格兰朋友热衷马赛克艺术,向对方了解后,上网自学。 马赛克是一种镶嵌及装饰艺术,超过3000年历史。最初盛行于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和古希腊,较后基督教徒以艺术为表达信仰的方式,在教堂墙壁上以小石块或有色玻璃拼成画面。这种盛行于欧洲的艺术,彩色玻璃和珐琅是普遍使用的镶嵌材料。 在一次巴塞罗那的旅行中,她看见当地运用玻璃碎片装饰庭院和制作家具,联想到日常厨房里不小心打碎的碗碟。 “扔掉这些漂亮的花纹碎片很可惜,我想是否可以透过水泥把玻璃碎片镶嵌在雕塑上。”透过旧材料升级改造,陈厚玏为艺术创造新生命。 走入Lai Lai Art画廊,除了有马赛克雕塑品,墙上挂着一幅幅油画。其中,不难发现她的创作中,充满了大象。喜欢大象的原因,她说跟孩子的出生有关。 “我第一个儿子出世的时候,我唱了很多大象歌,在我脑袋里头有很多大象。”此外,她发现大象照顾幼儿的方式跟人类相似,怀胎24个月、细心呵护,给予无条件的爱。当时作为新手妈妈的她,为此感到共鸣。带着这样的情感,她把大象注入创作中。 废弃物重生 身体力行投入环境保育 “这是我在本地餐厅拿到的碗碟碎片。有的碗碟从中国运来发现碎了,老一辈不舍得丢,但轮到第二代经营,就会清理掉。他们知道我在做永续艺术(sustainable art),就会把碎片给我。” 踏入工作室,架子上一箱箱都是陈厚玏收集来的碎片。打开一个约80公分高的黑色塑料桶,满满的白色碗碟碎片。 “这些碎片来到我这里就是这个样子,我还在想怎样运用它们。”有的碎片,是她旅游期间收集的,“这个来自意大利,商家切出形状后,陶瓷成了碎片没用了,我会去拿。” 问及其中是否有最特别的,她摇摇头:“没有最特别的,因为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制作马赛克雕塑,这里也是她创作油画的空间。一手拿起油画用的调色盘,实则是家私工厂不要的木板。陈厚玏在日常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投入环境保育。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一点,把这个讯息传下去,就会更多人来参与(环保),毕竟我们制造太多垃圾。” 在创作中注入马来西亚元素 除了环境保育,在陈厚玏大多数的作品中带有丰富的马来西亚色彩,像是名为《3 Graces of Malaysia》的装置艺术品。 2021年,为迎接我国64周年国庆,她从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的经典雕塑《三美神》(The Three Graces)取得灵感。制作3个怀孕妇女的雕像,命名为Siti、Ah Lian 和 Shanti,代表马来西亚不同族群的女性。 每一个雕塑都穿上了以玻璃拼贴制成的传统服饰,细致而独特。 “世界上多厉害、多有名的人,都是从妈妈的肚子出来的,是不是?”陈厚玏认为,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她们是无名英雄,默默地支撑着家庭与社会。 另外,她也时常加入濒临绝种的马来亚虎(Malayan Tiger)在创作里头,一如这一次的社区的壁画。 马来亚虎壁画拉近社区与艺术的距离 陈厚玏邀请英国艺术家爱丽丝·斯坦索普(Alice Stainthorpe),共同创作的壁画,名为《大地与河流的精神(Spirit of Land and River)》。 壁画分为两个部分,上方有一条鱼,底下有8只马来亚虎。 “民间有舞龙舞狮,我们这个是‘舞鱼’,而且画出了剪纸的感觉,这是华人很值得传承的艺术文化。”若仔细观察,8只老虎的花纹都不一样,“除了让人们关注野生动物,花纹的不同代表什么种族都可以一起。”而壁画使用鲜明颜色,象征我国各大民族汇集而成的多元文化。 斯坦索普在成为全职艺术家前,曾在我国担任英文老师,“我最开始来到这里教书与旅行,周末会到处画壁画、探索城市。”她的作品散落在鬼仔巷和中央艺术坊两处,但这里的壁画面积最大。 从远处看,8只老虎富有动感,仿佛跟随“舞鱼”跳耀,同时带有节日氛围,“我在设计时选择了游行队伍的概念,因为这样更有节庆氛围,也能呈现更多动感。 但这不仅仅是一幅壁画那么简单,而是陈厚玏用作拉近社区与艺术距离的第一步。 艺术没有那么遥远 “很多人想起艺术认为很遥远、很高级,但其实生活里充满艺术。”她认为,像是在晚餐时布置餐桌,摆放菜肴也是艺术。 这幅开放式的壁画,就是要让路过的居民有机会接触艺术。 “艺术不只在画廊里,不需要拿着酒杯欣赏。”在完成壁画的过程,社区居民乘坐摩托车经过,会伸出拇指比赞,表示鼓励,“每个人都懂得欣赏美,只是美没有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罢了。” 陈厚玏鼓励社区民众在闲暇时,来Lai Lai Art 欣赏不同主题的艺术展。即便穿拖鞋也没关系,因为艺术可以很亲民。她笑着强调。 更多【新教育】: 学华文 让人生有多一种可能 小学时期就被大学录取,资优生兄弟魏恩义 x 魏恩勇:以人为本是追求目标 动画导演黄翊翔/想像力是人人具备的超能力
6天前
新教育
即时国际
凯特王妃晒三子女画作 网惊:乔治王子是艺术家!
英国凯特王妃长期推动儿童早期发展计划,昨天透过官方社媒分享一组由她和3名子女──乔治王子、夏洛特公主和路易王子分别创作的手绘肖像画,众多粉丝大赞乔治很有绘画天分。
1月前
即时国际
全国综合
大马艺术家靠NFT翻身 曾24小时内狂赚逾175万!
难以想象!本地数码艺术家在疫情后,靠着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冒起,赚取超过175万令吉!
2月前
全国综合
人物
法咪咪 x 余政达/一个躯壳下的两个有趣灵魂
手捧着榴梿,大胆夸张的造型,伴随着与造型一样浮夸的一举手一投足,乍看下和曾风靡全球的韩国明星江南大叔Psy有几分相似,让法咪咪(Fameme)轻易地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法咪咪是何许人? 他是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华裔富三代,祖父是“榴梿大王”品牌创始人。由于母亲难产而死,导致他与年长11岁的亲姐感情不睦,加上从小在佣人们的簇拥下成长,养成娇生惯养的伪独子心态,享受万众瞩目的感受。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谭湘璇、受访者提供 33岁那年和家族事业掌舵人姐姐闹翻后,法咪咪决定带着他的Baby Durian勇闯国际。在美国唐人街、苏活区的交界开设榴梿美术馆;大手笔买下最大的艾迪逊广告荧幕,为他的榴梿美术馆宣传,带着榴梿登上时代广场;跨界与歌手合作推出单曲…… 俨然准备收割流量的新一代网红之姿。 然而,这个活在五光十色,看似荒诞的法咪咪,实际上是艺术家余政达一场大型的社会实验。 法咪咪,意外走红的一次性作品 “你想访问的是法咪咪,还是余政达?” 当“榴梿之王的归来”(The Return of Raja Durian)法咪咪个展于11月16日至2月9日在槟城Blank Canvas展出,我趁机向其提出专访邀约时,对方如是问。 余政达不就是法咪咪吗?是,也不是。 法咪咪的名字Fameme,是由“Fame”和“Me”组成,意即“我要名声”,是余政达2019年在纽约参与Performa表演艺术节就地创作,虚构出来的亚洲网红。 原本只是一次性的作品,不料他扮演的虚构网红却在时代广场被不知所以然的观众簇拥,有人信以为真,让他意识到“法咪咪”仍有许多创作的空间,他的合作对象也从美术馆、双年展系统,不断地扩展到Tinder、流行音乐等领域,“法咪咪”渐渐变得立体。 世界变成一个巨大的剧场,成了他表演的舞台,“法咪咪”是剧场和网红文化结合而生的“产物”。 “我本来没有设定他是一个马来西亚人,他就是一个比较既定印象的亚洲人形象。”余政达说,“当然有点嘲讽所谓的亚裔议题,但是又幽默化了这种现象。” 可是2022年左右,在他经历过不同的计划后,他开始思考“法咪咪”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诞生,继而成就今天的他? 他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一名小说家,进入急欲了解“法咪咪”是谁的状态里,因此他开始在不背离自己太远的前提下想像“法咪咪”是个什么样的人? 将榴梿变成一个Lifestyle 首先,以“华人”为背景;再来则考虑到“榴梿”这种水果的区域性,台湾由于气候原因自然被排除在外。 他坦言,在此前他并未想过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和台湾的时间、世代的不同,甚至是在华人移民后,其实每个国家华人的背景跟文化保存亦有所区别。 最后他选择马来西亚,是因为我国华裔还会讲华语,同时从别人口中得知,马来西亚华人相对地保持着文化传统,也不需要去改变名字。 “我一开始就知道马来西亚有榴梿,我小时候也在台湾吃过,但是我一开始在纽约去选择这个水果,并不是因为我很爱吃它。” “我是喜欢它的奇特性,因为它的味道跟外型都很不同,这种让人又爱又恨,但它又是水果之王,是所谓的超级食物。” 而这么一个“亚洲富豪”,居然出身自传统产业而非新世纪产业,在如此形象的基础上再作调整,其反差感无疑更具备戏剧张力。 “他要去纽约卖榴梿,但并不是真的在卖榴梿,是将榴梿变成一个Lifestyle,所以他开了美术馆、健身房、制药厂……” “当然在做他的计划里面有更多的想法。” 于是,为了丰满“法咪咪”的人设,建立更多的个人背景,2023年余政达首次造访槟城,以槟城为背景开始编写“纪录片”的剧本,也就是此次的“榴梿之王的归来”展览的核心:“法咪咪”纪录片。 槟城展览是崭新的试验 纪录片里面会出现法咪咪的姐姐、表亲、叔叔等亲人,但此剧本的逻辑却是要思考关于华人侨民(Chinese diaspora)的角色。 “来到槟城的过程里,我也会回望到我曾经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余政达亦是第三代的移民,奶奶是更早移居到台湾的一代,而爷爷则是因为打仗,较晚才到台湾。 “所以我会讲闽南话,是因为奶奶。因为爷爷是打仗来的嘛,是江苏人,所以他的口音是很重的,没有人听得懂。”当时年纪小小的他常随爷爷到菜市场买菜,在摊贩听不懂时,充当爷爷专属的“翻译员”。 由于从小生长在华人移民的岛屿,加上台湾早就在80年代左右开始现代化发展,相比起马来西亚,是很单纯的华人社群,因此他从未思考过华人移民与传统的相关问题。 虽然在他看来,槟城与台南很相似,保有福建人的色彩、人情味等,但毕竟整个马来西亚并非以华人为主,所以通过此次经验,除了创造一个虚构人物的家庭关系,当中还包括自我认同;“期待”与“被期待”;与自我转化有关等等。 “但另外一个部分,我觉得这里面也在对应我自己跟他(法咪咪)的人生经验,因为我俩是完全不同个性的人。” 太阳双鱼、月亮处女和上升天秤的余政达,喜欢交出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却又具有层次的内容,一方面怀疑别人是否会看得那么仔细,另一方面内里处女座的余政达在把关,注重细节的制作,所以总是非常纠结。而法咪咪则是另一个人设,所以此次在槟城的计划是一个崭新的试验。 “我之前主要是做比较当代的录像,然后到‘法咪咪’是类型化的影像,不管广告形式、MV等比较模拟类型化的方式。” “可是,这一次我选择的是比较像网飞实境秀的纪录片,叙事跟拍摄方法也很不一样。”这一次在槟城的展览就 是以这影片为中心发展。 “墨镜”是身分转换的按钮 实际上,这并非余政达第一次创造一个人物角色,惟每一次仅是一次性的创作,“法咪咪”的时间跨度却已远超其他人物角色,长此以往,是否担心总有一天会变成他? “我不觉得我会。” 在“法咪咪”第一次出现时,他并没有表演背景,却能策动一些他也不知从何处来的表演能力。也许是由于初始设定里他给了自己很好的“武器”──墨镜和榴梿,成为法咪咪人设的一部分。 墨镜仿佛是区分两人的结界,是身分转换的按钮:戴上墨镜后是白羊座的法咪咪,而坐在我面前的则是脱下墨镜后的双鱼座余政达。 一开始他仅是考虑到西方产业里,相比起亚洲女性,亚洲男性的审美是有所缺乏的,而韩国艺人Psy大叔是一个符号化男性,于是他就想加上墨镜元素,让法咪咪看起来是更搞怪浮夸。“而且他(法咪咪)选的是深黑或镜面的墨镜,看不到眼睛的。所以让我比较有安全感。” “我戴了墨镜、拿了榴梿,其实是一个表演的制约。你会看得不清楚,因为看不见眼睛,不知道(我的想法)。” 从一开始只是想要让法咪咪变成一个比较符号化的形象,然后拿着榴梿,露出夸张搞怪的笑容以至于脸部发僵,如今已经习惯了在墨镜底下笑。 他坦言,刚开始会认为“法咪咪”占据他许多的时间,但同时他也理解自己并非在做一个连续性的作品,而是在发展一个人设,一个立体化且有生命的角色。但是“他毕竟是荒谬的 (存在),”因此需要很多不同的技术,比如他(法咪咪)进去的场景、对话的对象都不一样。“所以我也在想说,好,我必须要让自己知道我跟他的不同之处。” 初始的2年,他觉得转换比较难,因为之前是以余政达为中心,如今则必须把“法咪咪”当作创作的主题或媒介,“我现在其实已经无法去想自己想要什么,而是为这个创造出来的人物(思考)适合的下一步是什么?” 不知道“法咪咪”能持续多久 “法咪咪”在最初的计划里,可能是开启对网红这种公众形象的嘲讽,甚至是调侃,可是当他唱儿歌,在美术馆空间里放置许多气球、瑜伽球让孩子玩耍后,他的朋友向他反馈,“朋友的3岁儿子说他要去美术馆看法咪咪,”这个看似虚拟的人物与人们在真实世界里原来产生了互动。所以在接下来的计划里,要去启动跟人有共感的内容。“但这个内容是以他为中心,对我这个创作者来说,我想的事情可能就不一样嘛。” 他说,他亦不知道“法咪咪”的寿命可以持续多久,但若把他当成一个表演的媒介或一个实境秀,那就无法设定一个时间:5年也许正在发展,10年也许会出现变化,如果给“法咪咪”10年时间,他会长成什么样?这是余政达觉得非常有趣的时间跨度。 “在我或我学生的世代,大家可能知道余政达是谁,但年轻世代的人可能只知道知道法咪咪。” 后记 为了让“法咪咪”立体,余政达做了许多努力,包括在主流媒体如Vogue杂志,以“记者”余政达的身分采访“法咪咪”,撰写长达6页的报道,更别提各种法咪咪和艺人的跨界合作等等事迹。 人物塑造立体到让我一度陷入真假难辨的境界里,甚至在余政达诉说自己的故事时,我不禁再三确认他说的是余政达而非法咪咪。 “你疑心真的很重耶!”他笑着调侃道,却也侧面证明他社会实验的成果──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似乎正是如今网络时代的写照。 更多【人物】: 舞者许芳宜/不想定位我是什么人 我只是想要当一个人 生态教育践行者 陈兴国Steve Tan/筑蝴蝶园 推展生命教育 歌手YELLOW黄宣 /用心生活 所以疯狂表演
2月前
人物
北马新闻
活动主题“交融共鸣” 乔治市艺术节征集提案
第16届乔治市艺术节(GTF)将于今年8月2至10日举行,以“交融共鸣”为活动主题,即日起征集提案。
3月前
北马新闻
关注东海岸
雨季考验下克服重重困难 武吉乌美路“团结”壁画终完成
在东北季候风雨季考验下克服重重困难,由5位壁画艺术家共同创作,歌颂多元文化与种族和谐的“团结”壁画,耗时近一个月终于完成!
4月前
关注东海岸
即时国际
视频 | 艺术大师蔡国强泉州烟花表演 大量无人机离奇坠海
星期日(8日)下午,中国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在福建泉州,进行《红帆》艺术白天无人机烟花表演的途中,大量无人机掉落地上或坠入海中。现场有观众尖叫了起来,但舞台上的蔡国强还很镇定,也安慰着大家尽力让表演继续。
4月前
即时国际
新教育
艺术家颜思海 /手绘人文地图 留住老社区记忆
随着数码地图的发明,人类将城市街道的住址记忆“外包”给手机的导览功能。当人们掌握街道空间的能力渐弱,对城市的理解趋向碎片。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失去,我们又该如何捡起散落的片段记忆,证明自己确实属于这片土地? 为了恢复人们对社区空间的认知,本地视觉艺术工作者颜思海,用炭笔绘制社区阡陌 ,重新拉近社区和人的关系。他说:“只有画出地图,大家才知道自己生活的社区是那么‘大’,这些地方都属于‘我’。”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谭湘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颜思海生于1977年,是土生土长的吉隆坡人。有关童年到年少的记忆,离不开何清园(Kenanga)一带。周边的茨厂街和半山芭社区,亦是他放学后溜达的范围。 “我小学读坤成,以前很安全的,放学后就走路回我爸爸的店,我也会在社区一边走一边画。”他观察建筑和邻里互动,将走过的路,看到的风景,定格成漫画,由此开启了对社区的想像。 2000年,他从吉隆坡中央艺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但没有继续创作的路,“我没有当画家,而是帮我爸爸打工,做批发卖衣服。”兴许是自小对社区的情感驱使,他才会在吉隆坡苏丹街老店面临征地危机时,选择重返艺术。 守护苏丹街,自此踏上手绘地图之旅 2011年7月,苏丹街百年老店面临迫拆,在民间掀起反弹。颜思海在好友,同时也是文化工作者杨两兴的号召下,加入“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PSCAP)担任志工。该组织收集街道旧照片、口述历史,举办一场又一场活动,唤醒社会对苏丹街的重视。 “慢慢地,我内心有了一个‘可以画地图’的想法。”在他的记忆里,地图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画地图,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个地方是我的。”更准确来说,他认为大众对于苏丹街范围的认知过于笼统,“我想告诉大家苏丹街、茨厂街那么大,它是完整的不可以被分割。” 因此,颜思海试图将区域内所有的建筑物连接起来,“一间(店)都不可以少,不可分割,我想带出这样的意思。”这是一幅带有目的性的社区地图,他这么形容。 地图保留拆掉建筑,守住社区记忆 当时,颜思海使用鸟瞰绘画技巧画出一幅6呎高、8呎宽的地图。这幅耗时5个月的画,目前珍藏于国家美术馆。问起创作过程,他说先从最北边开始下笔,“像是精武体育馆,我一定要画下去。南边是Kota Raya,最下面是Center Market(中央艺术坊),这边是中华大会堂。”即便是早就被拆除的巴生车站,也存在画里。 “保留旧时建筑,为的就是让现在的人看了有个概念,好像这里现在是酒店,但以前不是,他就可以重看这个地图,回望过去。”地图里的一间间老店,都是颜思海按走访时拍摄的照片绘制。不只是建筑物,他将那一年遇见的人事物,听到的故事,都用炭笔一笔一画记录下来。 “这幅地图里的人是细节,都是我那段期间遇到的人。”画中有理发师、茶餐室老板、算命师傅、游客等,人们可以将磁铁小人随意摆放,创造属于自己的街道,增加对社区和人的情感连接。 “我把茨厂街、苏丹街整个样貌呈现出来,大家才惊觉原来这里这么大,这么完整。” 在那两年,靠着文化艺术化为行动力量,当局原本要强制征收的34栋建筑物,后来近80%都保留了下来。 深信艺术有力量,助文丁客家村fight back 茨厂街征收风波过后不久,森美兰文丁客家村在2013年发生强迫拆迁致冲突事件。跟随“文丁之友”(Rakan Mantin)组织,颜思海来到了文丁客家村,”我也尝试用苏丹街地图的概念,应用在文丁客家村。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里,让当地村民获得更多的力量fight back。” 客家村属于原生态部落,没有苏丹街来得有规划。这里的巷弄没有名字,他只能挨家挨户记下门牌,试着从这里看出规律。地图上不单是将村落画上,颜思海也把大街上的圣类思教堂、印度族裔的坟墓等,有别于华人文化的元素也囊括里头。 “这里有教堂也有庙,教堂边又有印度人的坟墓,马来人、华人的坟墓也在那边。所以,我觉得马来西亚老社区很有趣,全部种族文化都在一起。”按照文丁原本的样貌,适时加入绘画技巧,“比如我会用透视法,从房子慢慢变小的设计,让观众认为地图有不断延伸的错觉。” 两个月后,一幅宽约5呎宽,4呎高的客家村地图呈现眼前。10年过去,客家村住户减少,日晒雨淋的板屋坍塌,原貌改变不少。如今,只剩下客家村生活馆中那一幅手绘地图,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他坦言,若不是当年苏丹街事件,或许后来的创作只是专注在旧式建筑,少了点讯息。问起他口中的讯息,指的又是什么?想了想,他说:“我们真的需要新的建筑物吗?其实很多空的,为什么还要建呢?然后建了又再拆?” 到台南艺术驻村,连接社区庙宇 今年,颜思海成功申请台湾绝对空间艺术进驻,名为“唤神x起舞x狂欢x艺术行动计划”。7月,他画出了第3幅地图,说的是台南古城的庙宇风情,主题为“神隐迷宫”。 “台南街头街尾都有很大很完整的庙,庙和庙的距离也靠近。我印象中天后宫、关帝庙都是面向大路,但台南的庙都在后巷。 由此,颜思海决定以台南中西区的天后宫作为起点,将这些散落各个角落的庙宇连接起来。 “台南那时很热,早上考察会非常热,我也不能看着Google Map画,需要亲自到各个庙拍照记录。所以我都很早起来开始画地图,到了下午4点就骑脚踏车寻找巷子里的庙宇。”一幅10呎宽的画作,在两个月内完成。 上图为台南“神隐迷宫”展览 在台南驻村的3个月,颜思海画了一幅10呎宽的地图,画中更加入天神等神学元素。为了方便带回家,他使用A4纸张,一张张画,拼成大幅图。 除了地图,颜思海在台南也以门神为题材,画出千里眼(图左)和顺风耳(图右)。 同时,他在台南驻村时也举办地图工作坊,邀请当地民众绘制社区地图,获得正面回响,“他们说‘我住这里这么久了,社区还可以这样呈现’。” 后记:那些科技留不住的过去 在没有作画的日子,颜思海会到不起眼的老旧社区走走逛逛,“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生活的社区也会不一样。(店)老了没有人要,挂着 “for sale” “for rent”和电话号码在门口。”时不时,他参与联合展览,展出的画都围绕着社区作为主题。 “艺术是软实力,很广泛也很有生命力。我们成天把社区挂在嘴边,人家也不懂。但能透过游街、戏剧或绘画凝聚大家,把要传递的message传出去。”即便最终文丁客家村的诉求未能达成,但吸引了台湾、中国学者的关注,他认为成功达到传播的目的。 或许90、00、10后,目前对于“守护消逝”的感觉没那么深刻。但时间一直走,人会老,从前的记忆某一日终会袭来。他说:“比如说以前在餐厅跟谁谁,一起唱生日歌,但现在这个建筑物却不在了。”而这些消逝,正是时时刻刻处于更新状态的Google地图,无法保留的。 更多【新教育】: 越南青年导演何黎艳/跟拍3年 揭露苗族少女消逝的童年 让数学有温度 开启孩子的数学探索之旅 台湾学者兼诗人杨宗翰/我喜欢刺一些最极端的问题
4月前
新教育
全国综合
音乐人阿末纳瓦逝世 安华:音乐界巨大损失
大马国宝级音乐人丹斯里阿末纳瓦逝世,享耆寿92岁,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发文追悼,形容“失去一名为本土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艺术家”。
4月前
全国综合
北马新闻
“没有什么是单独存在的” 打破常规看雕塑展
昏暗的展厅里,打在作品上的光源吸引着人们走近。作品的画面很杂,由多个图像拼贴组成,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成为焦点,但人的目光总是习惯寻找一个定点注视。
5月前
北马新闻
国际拼盘
首位机器人艺术家 将拍卖艾伦·图灵肖像画
主办方周三表示,一款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艺术家艾达(Ai-Da)将成为同类中首个在大型拍卖行上出售绘画作品的机器人。
6月前
国际拼盘
哲学新乐园
哲学新乐园/我是#MeToo 关系人
过去几年,亚洲演艺圈不乏知名艺人性丑闻被揭发,部分涉案艺人已为其失德行为付出代价,但我们知道台面下还没被举发的却是恒河沙数。做为一个关系人,我们可以或者应该如何回应这些事件?
6月前
哲学新乐园
北马新闻
艺术家电影人埃里克个展 《其所为何》24日展出
艺术家和电影人埃里克·波德莱尔(Eric Baudelaire)个展《其所为何》,将于今年8月24日至11月3日在Black Canvas展出
7月前
北马新闻
国际拼盘
班克西最新动物画现身伦敦动物园 主角是大猩猩
来无影去无踪的英国知名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西,13日在社群平台Instagram将他9天来的第9幅动物主题新作公诸于世,显示他的最新壁画就位于伦敦动物园入口处,作品主角大猩猩状似拉起铁卷门,将鸟类和海豹等放出动物园,铁卷门里还有一些动物正在凝视外头。
8月前
国际拼盘
最新文章
建筑师摇身变艺术家 在英弘扬峇迪蜡染
为照顾孩子和家庭,让一名建筑师决定放弃原本的专业,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跑道,摇身变成了峇迪蜡染(Batik)艺术家,在遥远的英国弘扬马来西亚的峇迪艺术。
8月前
最新文章
VIP文
KCLau | 艺术收藏的快乐与价值
艺术品和古董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们通常能保值。相比之下,我们日常用的物品,如床、家具和电器,简直就是贬值的速度冠军。 上个周末,我和老婆一起去了台北附近的莺歌老街。这地方你要是没去过,可以想象成几条街道和小巷里,充满了许多艺术商店,空气中弥漫着陶艺和历史的气息。就在这充满怀旧氛围的街道上,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艺术探讨。 限量版艺术品的魅力 在这趟艺术探讨中,我们了解到每一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数量都是有限的,例如仅有38件、99件或18件等。正因如此,每件艺术品都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因为限量版才真正值得收藏。通常来说,艺术品越大,价格就越高,制作的数量也越少。这意味着,一旦某位艺术家的最后一件同款作品被售出,该艺术品就绝版了,因为艺术家不会再创作同样的设计。 艺术品往往并不便宜,因为我们支付的,不仅仅是物质本身的价值,更是艺术家投入的时间和心血。 我老婆突然对一件铜雕艺术品特别感兴趣,那是一尊小孩的可爱雕像。这雕像勾起了我们对儿子和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有一个词很贴切——疗癒。看着这雕像,就能让人有种心里暖暖的感觉。 [vip_content_start] 尽管每件作品标价都要几千令吉,但我老婆还是非常心动地想买一件摆在家里。第一件吸引她注意的作品是黄国雄老师的,名为《那年夏天》。我们拿了店家的名片,打算好好研究一下这位艺术家的背景和作品再做决定。 走出店家后,我们继续观光和随意逛街。走着走着,我们来到另一家店,该店也在卖类似的铜雕。这些雕像的表情略有不同,风格也稍微有差异,但依然是以儿童为设计主题。不过,这些显然是另一位艺术家的作品。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更高,但有40%的折扣,尽管如此,每件作品的价格仍在5千令吉以上。虽然我的老婆对这些作品也很心动,但她还是没有被销售员成功说服。也许,她还没有找到一件真正能引起她共鸣的作品吧。 又一场惊喜发现 没想到,一走出门口,隔壁竟然又有一家画廊,风格与之前的相似。画廊的显眼处,展示着艺术家的名字以及他获得的奖项——连续三年获得该类别的最佳艺术家称号。 他是三位艺术家中年纪最大的,大多数作品的价格在5000令吉以上,具体价格依尺寸而定。我们发现有一件作品比起他其他的作品稍微小一些,打完九折后售价约为3500令吉。 此外,这家店的女销售员也非常专业。除了详细地向我们讲解每件艺术品背后的特殊意义之外,她还介绍了这位艺术家作品中的小孩有个标志性特点——八字眉和顺风耳。好巧不巧,我们相中的那件作品刚刚到货,感觉非常有缘分。销售员也提到,一旦售出,可能需要订购并等待2-3个月。通常由于通货膨胀、材料和时间成本的增加,价格可能会变得更贵。 老婆当场就被说服了,直接刷卡买下了廖述乾老师的《大吉大利》。我们也正式成为了艺术品买家。 回程中的感慨 回家的路上,我们聊起了我们的财务历程——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纯粹为了欣赏而购买艺术品。 坦白说,我自己并不是一个艺术品收藏家。我不喜欢囤积东西。不过,老婆开心,生活顺心!如果这件艺术品能给她带来快乐,那它就是值得的,你说对不对? 另外,艺术品通常能保值。不过,对于我们刚买的这件艺术品,我还不是很确定它的保值情况。 艺术收藏的乐趣 我们还谈到在发达国家,艺术收藏非常盛行。人们购买艺术品,不仅能满足自身的观赏需求,还能让艺术家能有饭吃。而那些口袋里有点钱的人,往往还会有额外的空间来展示这些艺术品。艺术品和古董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们通常能保值。相比之下,我们日常用的物品,如床、家具和电器,简直就是贬值的速度冠军。 有钱人可以选择收藏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收藏品不仅有可能升值,还能为家里增添美的熏陶和实际的使用价值。你可以坐在豪华沙发上,看着墙上的艺术品,心里想着:“嗯,这可比那台贬值的冰箱值钱多了!” 孩子雕像的魅力 我们一路聊着艺术收藏的价值,不禁想起了孩子雕像为何如此受欢迎。我猜,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就像它们吸引了我妻子一样。艺术品要有广泛的接受度才能具有商业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为什么我没能成为成功的歌手兼词曲作者——我写不出那些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那些简单易记的旋律总能大获成功,而我就是写不出这样的歌曲。音乐只要不迎合普罗大众的胃口,就没有商业价值。 你可以做你热爱的事情,比如艺术,但如果没有人气,就难以实现商业价值。当热爱的事物无法变现,全职从事艺术创作并靠它谋生,实在非常艰难。 因此,当你在欣赏那些艺术品时,不仅仅是在看一件作品,更是在支持那些努力让自己的创作被认可的艺术家们。而我,虽然不懂艺术,但如果这些雕像能让妻子开心,那就值得。总之,艺术收藏嘛,既能愉悦心情,又能保值增值,何乐而不为呢?
8月前
VIP文
更多艺术家
下一个
结束导览